• 产品
  • 公司
  • 商城
  • 资讯
  • 品牌
  • 视频
所有供应分类

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,到底能不能是同一个人?

发布时间
2020-05-18 12:03
产品型号
现货库存数量
0 个
最小起订
品牌名称
起点
厂家区域
浙江 宁波市
发货期限:
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天内发货

店铺信息

所在地区:浙江 宁波市

会员级别:VIP4

身份认证:    

已  缴 纳:0.00 元保证金

我的勋章: [诚信档案]

在线客服:   

企业名片

浙江起点科技咨询有限公司

【温馨提示】来电请说明在看到我们的,谢谢
产品详情

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,到底能不能是同一个人?

这个问题,许多从业者争论不休,各执一词。

即便许多培训教师和行业大咖,也持不同观点。

认为同一个人可行的,理由如下:

      没有明文规定,禁止同一人兼任技术和质量;

      我们公司就那么几个人,身兼数职才符合实际;

      同一人兼任两职,能更好的衔接技术与质量,避免技术与质量两个部门整天吵来吵去,会更高效更专业。

反对者理由如下:

      技术与质量需要相互制衡,不能一个人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;

      若一人兼任两职,那关键人员代理人这个要求就很难满足,因为,很难再去找到一个既懂质量又懂技术的全能人士;

      如果可以一个人兼任,那各种标准要求里,何苦还要如此明确的提出技术负责人与质量负责人两类人员呢?何苦还要费尽心思去        区分技术工作和质量工作呢?这些概念的提出,明显就是为了区分这两类人啊!

还有许多其他理由,此处不再罗列。

正方反方的理由似乎都很充分,但好像又都无法完全说服对方。

于是今天,就围绕这个问题瞎聊一下。

(先郑重声明:如果您想从下文中,得到关于此问题的确凿答案,那恐怕会让您失望。本文只是尝试从另外的角度,去重新看待这个问题。)

这次,我是个木匠。我打造的家具品质一流,远胜于其他同行。

其实秘诀很简单:

每件家具,通常只需打磨十次,就能拿去卖了。

但是,我坚持要打磨一百次,慢工出细活。

别的同行不知道这个秘诀嘛?

当然知道!只是他们等不了,急功近利而已。

他们有人甚至打磨十次都做不到,打磨个七八次就赶快拿去卖了。

所以,我被称为匠人,而我的同行们,永远只是木匠。

— 2 —

作为匠人,我还肩负着一项使命:

要找一个称职的徒弟,把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。

徒弟不能随便选,最重要的,是先要看他的“品德”是否过关。

其次,才是看他的“手艺”。

为什么要先看重品德?因为我深知:学艺易,修德难。就像前面说的,打磨一百次的手艺,其实没多么难。难的是学会了手艺后,能够坚持做到不急功近利,坚持打磨一百次,坚持追求品质的品德。

但是,品德二字说来容易,却没那么容易辨识。因为知人知面难知心啊!所以,古往今来,才会有“张良拾履”、“程门立雪”、“三顾茅庐”等辨识人心的典故。匠人精神,就是在这种“先辨德后学艺”的学徒制形式下,一代代的传承着。

可是,辨识品德太不易了,我一直也没找到称心如意的徒弟。

— 3 —

我开始思考:

这样下去不行啊!不能再用这种“先辨德后学艺”的方式去找徒弟了!

这种方式,一辈子也找不到几个称心如意的继承人啊!

要是一辈子没找到,这手艺和匠人精神就算彻底断了!!!

我想到了一个办法:

我不再一次只收一个徒弟,而是直接收了两个徒弟。

同时,也不用去辨识他们俩的品德。

我给两个徒弟起了绰号:一个叫“阿德”,一个叫“阿艺”。

阿德不用动手做家具,他只需要了解我做家具的要求——打磨一百次!然后把这些要求形成白纸黑字的各种规矩。

阿艺负责学会我的手艺,一门心思的拼命做家具。

但开始做家具前,阿德要把我的规矩先告诉阿艺,并要随时检查阿艺有没有照规矩做。

如果阿德擅自放宽规矩,没要求打磨到一百次,我就会赶阿德走,再换一个徒弟。

如果阿艺擅自不守规矩,知道规矩却没做到,我就会赶阿艺走,再换一个。

我与阿德阿艺之间,已不再是曾经单纯的师徒传承,而是通过分工,有了雇佣关系,有了制度管理。

阿德与阿艺,各有各自的本职工作,各领各的一份工钱。

如此这般,我再也不用去苦苦寻觅“德艺双馨”的徒弟,也能做出好家具了。

— 4 —

但是,问题又来了。

我本来就坚持慢工出细活,所以产量有限。

而且家具卖的再贵,也贵不到哪里去,所以我本来就过的不算太富裕。

但以前是自己做家具,一人吃饱全家不饿。

现在雇了阿德和阿艺,三个人分钱,日子就开始捉襟见肘了。

这样下去,到穷的揭不开锅的时候,即便我再怎么继续坚持要打磨一百次,估计也没人听我的了,阿德和阿艺肯定为了提高产量和多赚钱,会减少打磨次数,那我这“匠人”精神就又完蛋了。

要传承打磨一百次的底线不能变,又要多做家具多赚钱,这可如何是好?

穷则思变!

我看到阿艺的技艺已经愈发纯熟,便有了新思路:

我命阿艺开始负责招收更多的徒孙,然后传授他们手艺。

徒孙们不用把全部手艺学会,有的人只学做椅子,有的人只学做桌子,有的人只负责打磨。。。

阿艺平时自己也不用亲自去做家具了,主要是指导徒孙们正确的做。

精细化的分工,让徒孙们学的快,做的也快,产量大大提高了。 

以往,只有阿德和阿艺时,阿德就是个监工,来督导阿艺守规矩。

现在人多了,阿德想到了许多新手段来督导大家守规矩,比如:抽查、考核、统计、客户反馈等等。

 

传统学徒制向管理制度化的转变,让我不用再去辨识人心,便守住了打磨一百遍的底线。

而精细化的分工,让我既保持住了家具的品质,同时又扩大了产量,赚了更多的钱。

— 5 —

故事到此,仍未结束。

我又开始担心:

某一天,我要是驾鹤西去了,我这产业能保住吗?让谁来继承呢? 

有人建议:让阿德来继承,毕竟阿德最懂我立下的规矩。

但阿德真的行吗?我其实不敢确定。。。

为什么?因为,阿德虽然是替我守护规矩的人,但那并不是由于阿德自身品德高尚,而是由于我这个老匠人还在位,有我牢牢把持着打磨一百次的规矩底线,阿德只不过是专职于这项工作,领这份工钱而已。

阿德的品德,我其实并未真正辨识过。

有没有可能,阿德的品德并不怎么样。

如果某天我一下台,阿德一上位,他会不会就凶相毕露,为了赚更多的钱,改了我的规矩。他把打磨一百次,下降到了五十次,甚至是十次,五次。那我的产业和匠人精神,就都失传了。

— 6 —

如此看来,还是要寻找品德过关的人来继承我的产业啊!

奇怪,这绕了一大圈,怎么好像又变回了最初的难题,又是一开始找徒弟,辨别人心的问题。

难道就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吗? 

为了跳出这个死循环,我苦思冥想。

直到有一天,我看到了一个叫马爸爸的人,他整日把“价值观”挂在嘴边,然后敢于急流勇退,还自诩为乡村教师。。。

我很受启发,我想到了办法,但这可能是最辛苦最笨的一个办法!

那就是——教育!

不再是对“品德”被动的寻找,而是主动去教育员工树立“品德”。

我要日复一日,不停教育我这里的每一个人,不管他叫阿德还是阿艺,不管他是徒子还是徒孙。我要让他们都明白品德的重要性,让他们都具备品德,让他们都要树立自发守规矩的意识,从而形成一种全员的氛围,一种长久不息的文化,让这种教育变成良性的迭代,让这种品德一直传承下去。

这样的话,每个人都会在干自己工作的同时,既能自我约束,又会潜移默化的彼此监督,彼此制约,每个人都是规矩的守护者。

即使我不在了,这种文化还会在,无论谁上位,都会秉承着我的初心,坚贞不渝的执行下去,并且会做的比我更好!

— 7 —

故事讲完了,啰嗦了许多废话,但相信很多人一开始就看明白了。

老匠人,就相当于老板。

一开始的找徒弟,其实就是在寻找一个质量与技术一肩挑的全能人士;

然后,阿德与阿艺的分工,是用制度区分了质量与技术,将人心的不确定性降到了最低,再通过进一步精细化的分工扩大了产量,得到了更大的收益;

最后,开始追求全员质量意识,让质量文化得到延续,让每一个人都集技术和质量于一身,又再次淡化了质量与技术的区分。

在这个故事里,无论怎么发展,无论质量与技术是分开,还是一个人兼任,质量的底线都得到了坚守。

但现实,却不像故事这般清晰简单。

因为,故事的大前提,是把老板定位成了一名匠人。

可实际上,我们很多人,往往都不是“匠人”。

检测机构的众多老板们,同样如此。

正是由于每个老板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,塑造出了千差万别的检测机构。

有的机构不断做大做强,有的机构却始终走不出小散弱的怪圈。 

那么,在老板不是一个匠人的情况下,是一个人兼任质量负责人与技术负责人好呢?还是由两人分开任命好呢?

让我们再套用回木匠的故事:

这个时候,一人兼任两职,就是木匠在找徒弟:

但上梁不正了,下梁会跟着歪,即使徒弟可能本来品德不错,可为了生计,最后可能也会对老板言听计从,剧情的走向,大概率就是演变成老板的一言堂。

而分开任命,就是木匠雇了阿德和阿艺:

此时,阿德的本职工作的要求不再那么高远,不是追求打磨一百遍的高质量,而是必须要守住最起码打磨十次的“行业”底线。但如果老板想只打磨个五六次呢,那就会变成我们现实中常见的日常——就是质量人员整天的发牢骚和抱怨。恰恰正是由于有了分工制度的约束,才或多或少残存了这些质量人微弱的呐喊。

所以,一些专家面对“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,能不能是同一个人”这个问题时,既不会否定一人兼任两职的模式,但通常又都会建议检测机构采用分开任命的模式。

当然,还有些更先进的机构,已经开始跳脱上述两种模式,慢慢跨出向全员质量迈进的步伐,追求每个人都要兼具技术与质量的更高目标。


免责声明

本网页所展示的有关【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,到底能不能是同一个人?】的信息/图片/参数等由的会员【浙江起点科技咨询有限公司】提供,由会员【浙江起点科技咨询有限公司】自行对信息/图片/参数等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负责, 本平台(本网站)仅提供展示服务,请谨慎交易,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及法律纠纷由您自行协商解决,本平台(本网站)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,请您致电18605849601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,感谢您对高音网的关注与支持!

 
高音网客服Logo
嗨,请问我能为您做什么?!
请扫描微信二维码交谈。